当你打开陌陌、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时候,是否也能看到美容神器“如新”的代理广告或产品推销铺天盖地袭来?是否有人正在向你推荐一份“傻子一年都能挣百万”的工作?
如今,美国五大直销商之一“如新”正在遭遇“涉嫌传销”的质疑,关于它的真面目,正在一点点地揭开……
党报连发三文曝光美国直销巨头如新 细数其“罪行”
近年来业绩大好的直销公司如新近日陷入“传销”风波。2014年1月15日、16日、17日,人民日报连续刊发报道《看“如新”怎样编织谎言》《看“如新”怎样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屡遭处罚》,揭露如新公司虚假宣传、涉嫌传销及利用大型集会“洗脑”,引发广泛关注。
据调查,如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违规操作、违法经营的问题。1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作出回应,将对“如新”展开调查,核实信息。
如新公司自从1984年创建于美国犹他州之后,对于其经营模式的质疑和调查就没有间断过。据了解,在美国,运用金字塔式的多层发展经销员模式是违法的,美国各地司法机关不断对如新公司提出指控。
1991年,美国有6个州的司法机关对如新公司展开调查,内容包括其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销售利润以及多层发展经销员。1992年初,如新公司赔钱平息了5个州的指控,包括向经销人员退还90%货款、改正宣传方式等。但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不愿意就此了结,他对如新公司误导经销人员、进行违法传销的做法提起公诉。这位总检察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金字塔层级形式吸收会员,将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会费、抽成,而不是销售产品上的经营手法,就是违法传销。”这种模式需要不断吸收会员以支持在金字塔顶部的高级成员,直到整个系统最终分崩离析。在康州,加入“如新”每月平均只能赚到38美元,而如新却宣称,成员加入后就可以“经济独立”。
1997年,宾夕法尼亚州总检察长指控如新公司通过一家名为QIQ的分支机构开展传销。最后,如新公司不得不关闭了QIQ,但将会员转到了另一家分支公司,业务实际上如出一辙。这家公司的人员结构是传销机构中典型的金字塔形,从上到下依次为钻石、祖母绿、红宝石、青金石、黄金及普通会员共6级。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一直对如新公司以传销手段进行销售展开调查。1994年经FTC调查,如新公司夸大产品功效和经销商利润,如新公司宣传资料说,销售人员年收入“超过6万美元”,很多人可以获得超过16万美元的年收入。但实际上,70%的销售人员只获得300美元年收益。最后,如新公司承诺如实宣传销售人员实际收入,并支付了123万美元罚款。1997年,FTC指控如新公司对其减肥、促进肌肉生长等产品进行不实宣传,如新再次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交付150万美元罚款。
2012年8月,斯坦福大学发出一封禁止函,要求如新公司停止在宣传材料中使用其研究人员姓名,因为该研究人员与如新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代理洗脑式口传杀熟 直销牌照成护身符
如新在中国推行“无限复制”发展下线会员赚钱的“金字塔”营销模式,以倍增致富作为奖励手段,已经涉嫌非法传销。
在知情人士提供的一份如新代理宣传内部材料中,最常见的字眼就是“复制”、“成功”、“百万”、“迪拜”、“梦想”等。“去迪拜,赚百万”是很多如新代理的终极梦想。每一名如新代理心中都有一个三部曲的暴富梦,其实已沦为最弱势群体,空有鸡血的力量。
据家住北京东城,正在独自坐月子的刘小姐爆料,自己的母亲代理如新已一年多,而这一年里正是她怀孕期间,但却对她不闻不问。花了3万多元买如新产品,一听家人亲戚朋友劝阻她就大骂,称“用如新的产品能去新世界、不用就是不相信善的力量”,家人怀疑其被“洗脑”,刘小姐流泪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不但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甚至曾欲押自己的工资卡“贷款”,以此继续购买如新产品。刘小姐说自己曾也被母亲拉去听过如新的培训课程,“其实就是给你洗脑,蛊惑你加入他们的团队。他们通过系统教化,不断复制传承,一个人发展四个人,再有这四个人,每人再发展四个,依此类推。每找到一个人加入公司奖励你20%-25%的利润,团队业绩等另算。投入以最少计算每人一千,滚雪球发展团队一年就可以轻松赚取百万。”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表示,不仅仅是如新,现在所谓的直销行业都非常混乱。尽管取得了商务部的直销牌照,但是他们的经营模式都是通过组织团队,发展下线。打着直销的护身符,其实传销才是本质。
股价暴跌 如新正遭遇毁灭性打击
据外媒报道,《人民日报》的批评和政府部门的跟进调查可能给如新带来毁灭性的的影响。因为中国区是如新最大的市场,营收占比达到42%。相比之下,该公司在整个美洲地区的这个数字仅为12%。
作为美国五大直销商之一,如新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早于玫琳凯等企业。2006年7月22日,如新拿到直销牌照时,公司负责人曾用“这个消息让我们备受鼓舞”表达自己的心情。2013年7月,商务部再次批准新增其在中国内地5个省份和30个区县开展直销业务。截至目前,如新的直销区域已覆盖了中国内地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如新中国直销区域的扩大令其在中国的业绩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如新大中华区2013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75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增长90%。中国大陆地区营收增长141%(以当地货币计算),与上年同期相比,大中华区事业经营伙伴数量增加91%,活跃账户数量增加73%。在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如新拥有57780个所谓的销售总管,占其全球销售总管人数的一般以上。
在中国爆出这起最新丑闻之前,该公司原本预计其全球营收在2014年将为39亿至4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高达25%。
人民日报发文批判后,如新股票在华尔街遭到抛售,两日跌幅近50%,1月16日暴跌26.41%盘中最大跌幅超40%,盘中因股价波动剧烈四次停牌。
这与两年前的情况相似。两年前,知名做空机构香橼发布报告称,如新在中国涉嫌非法经营。如新对外称在中国进行的是直销,但香橼认为如新进行的是中国法律所禁止的传销。如新股价随即暴跌,两个月内股价跌幅超过25%。
直销?传销?二者像孪生一样并存
像如新这样在中国获得占其总收入30%的直销公司,近年来显著扩大了它们在中国的市场。这些公司的销售人员通过卖出产品、招募更多销售人员而获取佣金,从而推动销售的快速增长。中国是安利最大的市场,201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其113亿美元的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康宝莱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1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7%,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11%。玫琳凯在中国大陆通过850000名销售人员,共售出超过十亿美元的产品。
事实上,很多家直销企业基本都遇到过涉传销的报道,如新已经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问题。
据业内人士称,在中国,直销的前提是要有商务部下发的直销牌照,要有产品,要有店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法律规定,“纯粹的单层次直销归为直销,多层次归为传销(多层次即发展下线式)”。
直销和传销的区别,在中国的法律上界定很清楚,但实际情况是,法律跟市场很不相容,这是中国直销界普遍的问题。中国的直销法规,把纯粹的单层次直销归为直销,多层次归为传销。实际上,我国多数直销企业无法规避多层次传销。
在国外,95%以上的直销企业都采用多层次销售模式,是世界认可的主流模式。但是直销,尤其是多层次直销,和具有欺诈性质的传销行为,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一直并存在市场上。所以,中国在制定直销法律时,最终没有在法律上确认多层次模式的地位。中国直销企业为规避法律风险,采取了很多适应办法,比如多种销售方式并存,有直销员,有经销商,有专卖店。
但据记者统计,近几年,直销企业涉嫌传销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比如,2005年,长春媒体经过调查做出了《玫琳凯在长春遭“传销”质疑》报道,2009年,有媒体披露,雅芳(中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涉嫌传销,随后黑龙江省的12家雅芳专卖店要求向公司退货。康宝莱、隆力奇也都曾卷进“传销”风波。
结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人说,在所谓“如新精神”的诱导下,人们逐渐丧失自我,沉迷于所谓的“事业”,埋头盯着公司为他们描绘的“大饼”。倍增致富的宣言不断刺激着每个代理的神经,在强大的“洗脑术”和精神能力控制下,很多渴望短时间内成功、渴望受到尊重的人纷纷加入到这个神秘的组织中,他们似打了鸡血似的不断发展下线,最爱做的事情恐怕就是“杀熟”。
但值得警惕的是,看似美丽的奖励计划,扣除各种税金,加上自己不断买货,不赔钱已经是万幸。当人脉关系被彻底耗尽,等待着他们的就只剩下失败。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轻信任何人向你编织的一夜暴富的梦想,切勿因疯狂丧失理性,做出危害自身甚至下一代的事情。
而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也应看清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不要成为助涨泡沫的推手,一旦股价雪崩,面临的将是财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