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规划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大打折扣

城市群规划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大打折扣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规划,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等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五大定位,包括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中原城市群成为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之后的第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从过去的经验看,发布新的城市群规划深受相关地方政府欢迎,因为类似的规划往往能带来地方发展和扩张的新机会,地方政府能够以此向上面“要政策”、“要资源”,规划往往会成为促投资、上项目、搞建设的重要“题材”。所以,是不是纳入了发展规划?能不能带来地方发展的升级?往往是地方政府激烈竞争的重大问题。


不过,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城市群规划所能带来的刺激经济的作用,有可能会大打折扣。这盆凉水很可能会让相关地方很不高兴,但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这样说呢?基本的理由是,现在中国经济、城市化、房地产市场、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的形势,都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几年前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规划》称,要“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在我们看来,相关政策的核心意义是,强调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在功能和作用上的协调分工和相互配合。城市群并非只要“一群城市”——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空间上集中分布的一群城市,并不能算是城市群。城市群是随着全球化下效率优先、非均衡发展的趋势诞生的,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在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合作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能够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能够统筹协调的城市生态。


不过,国内此前的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群发展的这种理想模式相去甚远。一是房地产发展高度控制了城市化的模式和进程,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难以摆脱的“鸦片”,大中小城市都是如此;二是各地的城市发展都以行政为界,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行政割据”,难以做到城市间的协调与分工,每个地方都在努力为本地招商引资,为什么要让给其他城市进行“协作”呢?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过去分析各地争相搞新区建设时曾指出,各地挖空了心思要出特色、搞新区,归根结底,重点依旧都是“要政策”,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单纯的地方政策优惠。城市群的发展与此类似,随着各大国家级城市群发展确定地位,许多城市一拥而上“要政策”的情况可能会再次出现,这会使得政策环境变得混乱。


不看好城市群刺激经济作用的另外的原因——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仅仅以规划就能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已经今非昔比了。第一,现在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之下,经济增速将呈L型持续放缓,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低迷,相当数量的企业关门倒闭。第二,就全国来看,房地产业的发展面临历史性的重大调整,土地财政再难以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未来的城市群建设恐怕再难以把房地产作为主要驱动力了。第三,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口状况和人口流动,也难以象过去一样来支撑城市群的发展。第四,近年肆虐大半个中国的雾霾问题,在空间上与城市化高度重合,说明雾霾现象与快速城市化有重大关系。这种新的形势,使得包括老百姓和政府在内的中国社会,对过去的城市化模式充满怀疑,现在大力推动城市群规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在上述新的变化之下,未来的城市群如果要大发展,必然会遇到一些极为现实的挑战:第一,产业在哪里?现在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实体产业不景气,企业投资不旺盛,城市群要大扩张,需要大量的产业去填充。到哪里去找?第二,人口在哪里?在中国城镇化的下半场,三四线城市早就进入“抢人”时代,再加上老龄化愈发严重,城市群发展很可能遇到人口不足。第三,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资源虹吸。城市群本来强调的是城市系统生态的发展,寻求分工协作、大中小平衡。但在国内现有的模式下,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剥夺”比较突出,从资源到人口都是如此。


中国经济形势的诸多变化,使得未来的城市群扩张会遇到产业不足、人口不足、资源“虹吸”的挑战,会使得城市群规划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

+1
420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税务局来查账,财务部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中国大健康产业前景趋热发展中瓶颈还需逐一突破
直销应该放下“身段”主动出击
非法传销举报电话
如何申请直销牌照
传销在中国的历史
直销界团队

热文